北京市4区县中小学生营养与饮食行为状况

作者:沈艳辉; 江初; 曲雪琪; 王蒙; 沈源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2018, 39(06): 847-850.
DOI:10.16835/j.cnki.1000-9817.2018.06.013

摘要

目的了解北京城乡中小学生营养和饮食行为状况,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北京市城区和农村各抽取2个区县,每个区县抽取若干小学、初中和高中,以班级为抽样单位,共抽取4 640名中小学生进行基本信息、营养及饮食行为、饮水状况、营养知识等内容的问卷调查。结果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为10.0%,其中男生为12.8%,女生为6.8%,男生高于女生(χ2=52.94,P<0.01);消瘦检出率为10.2%,其中男生为9.8%,女生为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6,P=0.33)。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0.9%,6.8%,8.2%;消瘦检出率分别为11.7%,8.2%,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74,22.94,P值均<0.01)。城区学生肥胖率为8.5%,农村为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4,P<0.01)。仅有57.2%的中小学生能够正确评价自身营养状况,仅1.5%的调查对象能全部回答正确9道营养知识题目。农村学生的早餐来自路边摊的比例为13.7%,城区学生为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56,P<0.01)。农村学生深色蔬菜、粗杂粮、肉类、蛋类和奶类每天都摄入的比例均低于城区学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50,24.71,28.42,38.04,30.84,P值均<0.01)。结论北京市中小学生在营养状况与饮食行为方面存在明显的城乡差距,农村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早餐行为习惯和膳食结构有待改善,中小学生整体的营养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 单位
    公共卫生学院; 北京大学; 北京市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