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风味是影响消费者对产品接纳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探究不同桑黄类真菌挥发性化合物的差异,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2株桑树桑黄Sanghuangporus sanghuang、3株瓦尼桑黄Sanghuangporus vaninii、1株忍冬桑黄Sanghuangporus lonicericola和1株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s,ROAV)分析不同组分对整体风味的贡献。CAR/PDMS、DVB/CAR/PDMS两种萃取头从7个供试菌株中检测出6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相同成分有31种,表明使用多种类型萃取头能提高提取效果。整体而言,CAR/PDMS萃取头提取菌株SH77、 SH86、 SH91中挥发性成分效果更好,DVB/CAR/PDMS萃取头提取菌株SH48、SH89、SH92、SH93中的挥发性成分效果更好。各菌株主体挥发性成分有较大差异,同种菌株挥发性成分组成更相近,己醛是共有的主体挥发性成分。桑树桑黄SH89和SH93共有的主体挥发性成分(ROAV≥1)有萘、壬醛、己醛和2-十一酮,瓦尼桑黄SH48、SH91和SH92的主体挥发性成分是己醛,忍冬桑黄SH77的主体挥发性成分有壬醛、葵醛等。粗毛纤孔菌SH86的主体挥发性成分有庚醛、1-庚醇等。不同栽培时间SH91挥发性物质比较结果显示,50 d的SH91较为浓郁,100 d的最淡。本研究可为以后桑黄类真菌品种改良以及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单位长江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