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一、为什么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年且九十”的老头?可不可以换成一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首先,从情节的逻辑上来看,一个年且九十的老头应该是沉稳冷静的,是深思熟虑的。从文章中“聚室而谋曰”可以看出来。这说明愚公移山不是血气上涌一时冲动。年且九十有号召力,能聚室而谋,年且九十,方能“帝感其诚”。当然,如果人设更改,情节也可以跟着改动,所以,最主要的是主题凸显的力量。中国人讲故事的传奇性是有传承的,《水浒传》里看着粗糙然而心细如发的鲁智深,《隋唐演义》中骨瘦如柴却力大无穷的李元霸,《射雕英雄传》里表面呆傻终成国之大侠的郭靖,还有《倚天屠龙记》里道貌岸然的岳不群,以及孙犁《芦花荡》中的“老头子”——人物主体带给读者的潜意识预期与实际结果的反转形成一种强烈的矛盾与反差,从而产生艺术感染力,带给读者一种阅读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