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全面系统记载一定时期地方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地方志体现着国家意识形态和地方群体意识观念,其对历史人物的记载反映出国家、地方、个人三种话语的互动。生活于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在雍乾时期的总志与跨省级通志中缺乏介绍,在县级方志中的记载也非常简单与片面。嘉庆时期,因王夫之作品入选《四库全书》,其人选录《国史·儒林传稿》,县级方志中对王夫之事迹与学行进行了增补。咸同年间,随着湘军崛起及其对王夫之思想的认同与宣传,地方志中的王夫之书写经历了“再发现”与“再制作”,王夫之地位获得重塑,其被定位于书写的中心位置,生平得以完整呈现,学行得到重新认定。这种记载的变化,其背后体现的是国家、地方、个人话语的纠缠与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