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Hyprocure距下关节稳定器与截骨术治疗儿童柔韧性平足的中期疗效。方法:选择儿童柔韧性平足患者59例(103足),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组(31例,56足,应用Hyprocure距下关节稳定器治疗)和B组(28例,47足,应用截骨术治疗)。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对所有患者进行疼痛改善程度评估,调查所有患者术后满意度情况,采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进行足部功能评价。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足部负重正位X线片中距舟覆盖角(TCA)、距骨第1跖骨角(T1MT)以及距骨第2跖骨角(T2MT),并测量负重侧位X线片中跟骨距骨角(Kite角)、跟骨倾斜角(Pitch角)以及距骨第1跖骨角(Meary’s角)。比较两组末次随访时临床评分及影像学角度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53~71个月,平均(61.8±3.7)个月。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患足畸形外观改善情况均较明显,行走及步态方面较术前有显著改善,但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术前降低(均P<0.05),但两组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Maryland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加(均P<0.05),但两组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AOFAS评分也得到了显著增加(均P<0.05),但两组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足负重正位X线片中,两组患者T1MT、T2MT、TCA较术前减小(均P<0.05),但两组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时足负重侧位X线片中,两组患者Meary’s角均较术前减小(P<0.05),Pitch角较术前增加(P<0.05),但两组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Kite角较术前减小,且A组改善情况优于B组(均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yprocure距下关节稳定器与截骨术治疗儿童柔韧性平足中期临床疗效相当,但在Kite角改善程度上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