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子矮秆突变体m819表型性状及其矮化机制研究

作者:朱学海; 贾小平; 魏玮; 刘洋; 张帅; 郭英杰; 武永祯; 王瑶; 寇淑君
来源: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1, 22(05): 1402-1410.
DOI:10.13430/j.cnki.jpgr.20210213001

摘要

本研究从形态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角度,对利用EMS诱变石湖千斤糜获得的糜子矮秆突变体m819的农艺性状、生理特性及矮化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该突变体从苗期一直到成熟都表现矮化,株高仅57.1 cm。与其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的各茎节均极显著缩短,分蘖数显著增加,穗柄长、穗长、千粒重显著下降,叶宽显著变宽。突变体叶色深绿,抽穗期剑叶、倒二叶、成熟期剑叶叶绿素含量均高于野生型,其中抽穗期倒二叶叶绿素含量与野生型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主茎剖面细胞学观察发现,造成矮化的主要原因是茎节纵向细胞数目减少。突变体与高秆材料J12构建的F2分离群体株高频次单峰分布说明,矮秆突变体m819株高基因发生了突变。突变体成熟期植株叶片内源GA3+1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突变体对外源喷施GA3反应不敏感,说明突变体属于GA信号传导缺陷型矮秆突变体。利用BSA-Seq鉴定到一个赤霉酸不敏感候选基因(登录号:PM01G30960),推测为突变体m819植株矮化的关键基因。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