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3年福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王镜泉; 羊晶晶; 郑霄雁
来源:职业与健康, 2015, 31(19): 2672-2675.
DOI:10.13329/j.cnki.zyyjk.2015.0919

摘要

目的分析福州市2009—2013年的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探索发病因素,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福州市2009—2013年的手足口病病例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深入探讨影响福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的有关因素。结果福州市2009—2013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例63 791例,年均发病率为187.903/10万,其中重症病例1 058例,死亡病例15例。2009—2012年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病例数下降,各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 444.063,P<0.01)。这5年的发病曲线基本相似,总体上呈春季、秋季两个发病高峰。福州市城区(5个区)年均发病率高于郊县(7个县、市)(χ2=12 972.52,P<0.01),重症率和病死率均低于郊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2.87和χ2=10.91,均P<0.0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χ2=3 445.787,P<0.01),病例以5岁以下年龄为主,占总病例数的91.811%。发病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占报告病例数的97.275%。结论应大力加强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尤其应做好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 单位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