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荀子在礼乐文化崩坏、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下,批判了墨子功利主义的"非乐"思想,同时也对孔子片面强调礼的内在精神而忽视礼的审美形式的弊端进行了矫正,进而强调了礼乐文化的超功利性和文饰特征。在理性和科学有了进一步发展,神性消逝、个体欲望放纵、各诸侯国纷纷推行法制的时代背景下,荀子审时度势,去除了礼乐文化的宗教神学色彩,肯定了人和动物有着共同的欲望,但荀子进一步指出放纵欲望将导致社会的混乱,因而人需要以礼乐文化"伪饰"本能欲望,才能使社会免于争端。荀子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强化了礼乐文饰的等级性特征,使礼乐文化在法制观念有了巨大发展的时代得到传承。荀子能够根据社会现状机动灵活地传承礼乐文化,这一传承传统文化的模式是值得借鉴的。
-
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