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某市汽车零件制造企业噪声危害现状及其对工人外周血端粒的影响。方法选择珠三角某市某汽车零件制造企业的全体噪声作业工人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噪声作业工人的个体噪声LEX,W值并进行危害作业分级。调查作业工人的基本情况、职业情况以及噪声性听力损失(NIHL)症状,纯音听力检查法测定作业工人的听力水平。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连扩增法(RT-qPCR)和改良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法(TRAP-PCR-Elisa),测定作业工人外周血相对端粒长度(RTL)和相对端粒酶活力(RTA)。结果随着危害程度的增加:噪声LEX,W值逐渐升高(P<0.05);经年龄校正后的高频听阈值和语频听阈值逐渐升高(P<0.05);作业工人的RTL逐渐下降,RTA逐渐升高(P<0.05)。噪声危害程度与NIHL患病情况呈正相关,与RTL值呈负相关(P<0.01)。结论 "下班休息8 h后听力仍无法完全恢复"可能是NIHL的早期临床症状之一,外周血RTL和RTA可能是珠三角某市汽车零件制造企业噪声作业工人早期NIHL的生物学标志。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