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价肺炎严重度指数(PSI)评分系统在本地区临床应用结果,初步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临床路径的实施。方法选择符合CAP诊断患者327例,随机分为干预组(255例)和常规组(72例)。干预组应用PSI评分系统决策是否住院及严格按1999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进行治疗。常规组按通常的实际经验处理CAP。对照分析两组住院率、住院时间及临床转归。结果干预组总死亡率5.49%,其中低危者占0.55%,高危者占17.6%,总有效率91.0%,其它不良结果3.53%,住院率32.2%,平均住院时间(6.70±1.22)天。常规组总死亡率5.56%,有效率90.3%,其它不良结果4.17%,住院率52.8%,平均住院时间(8.90±1.31)天。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6,P>0.05),住院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0.28,P<0.01),平均住院时间缩短2.20天。结论PSI评分系统能有效的用来评估CAP的死亡风险,有助于决策针对患者进一步的处理。对CAP应用PSI评分系统决策是否住院及严格按(草案)进行治疗作为临床路径中的重点环节能有效减少医疗资源使用,减少患者医疗支出,而不影响疾病转归。

  • 单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进修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