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稻粒黑粉病主要危害水稻不育系花器官,在世界杂交水稻种植区广泛发生,已成为限制杂交稻制种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研究其病原菌与寄主互作机制,可对挖掘抗稻粒黑粉病基因资源及抗病分子育种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对稻粒黑粉病菌侵染过程、致病相关基因及生物学途径、水稻响应稻粒黑粉病菌侵染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现有研究表明,稻粒黑粉病菌能够侵染柱头的外露部分引起发病。脂肪酸代谢和自噬作用是稻粒黑粉病菌成功侵染寄主的关键生物学途径;全基因组测序组装完成及候选效应蛋白的预测,为稻粒黑粉病菌致病相关基因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外,稻粒黑粉病菌抗病不育系资源的报道,为抗病基因挖掘及抗病机制解析提供了重要的抗源材料。进一步解析稻粒黑粉病菌致病机制,利用抗病资源挖掘潜在的抗病基因,并应用于抗病分子育种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方向。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