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掌握黄渤海海域主要经济类海产品异尖线虫幼虫感染状况, 为异尖线虫系统监测和相关疾病防治提供基线数据。方法 2016年4月至2020年9月, 对山东省烟台市和威海市沿海所属黄渤海海域9个捕捞点周边海域(渤海湾、黄渤海交界中部、黄渤海交界南部、黄海北部、黄海南部)现场捕捞的海产品样本进行解剖和虫体检测, 比较不同类别样本和样本体内各脏器异尖线虫幼虫感染和分布情况, 以及各捕捞点周边海域间、国内不同采样点间海鱼类异尖线虫幼虫感染水平差异;同时, 对各捕捞点附近居民开展异尖线虫病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结果在黄渤海海域共检测5类海产品708例, 其中海鱼类581例、软体类22例、棘皮类20例、甲壳类75例、贝类10例。仅海鱼类检出异尖线虫幼虫感染(191例), 检出异尖线虫幼虫4 723条, 感染率为32.87%(191/581), 感染强度为24.73(4 723/191)条/例;主要分布在肠系膜及肠壁(38.96%, 1 840/4 723)、体腔(22.04%, 1 041/4 723)和胃壁(17.95%, 848/4 723)。各捕捞点周边海域间海鱼类异尖线虫幼虫感染水平比较, 黄海南部感染率最高, 且感染强度明显高于黄渤海交界中部和黄渤海交界南部(均P < 0.05)。国内不同采样点间海鱼类异尖线虫幼虫感染水平比较, 舟山口岸以及锦州、烟台、汕头市售感染率均明显高于黄渤海海域(均P < 0.05), 丹东、青岛市售感染率均明显低于黄渤海海域(均P < 0.05)。共对1 805例黄渤海海域附近居民开展异尖线虫病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其中, 20.78%(375/1 805)的居民听说过异尖线虫病, 15.73%(284/1 805)的居民知道异尖线虫病是怎么得的, 12.30%(222/1 805)的居民知道异尖线虫病对人体的危害, 16.68%(301/1 805)的居民知道怎么做才能预防异尖线虫病。结论黄渤海海域海鱼类存在异尖线虫幼虫感染, 且感染水平较高, 今后应加强异尖线虫病防治知识普及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