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安徽省肿瘤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西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收治的6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8例(采用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和对照组32例(采用传统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JOA)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v index,NDI)评估患者轴性症状改善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在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上测量最狭窄处脊髓面积、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颈椎曲度(C2~7 Cobb角)、椎管矢状径、椎管横截面积和脊髓后移距离;统计两组术后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时间平均12.0(7~17)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更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JOA、NDI、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升高,NDI和VAS评分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NDI和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最狭窄处脊髓面积、ROM、颈椎曲度、椎管矢状径、椎管横截面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治疗前比较,末次随访时两组最狭窄处脊髓面积、ROM、颈椎曲度、椎管矢状径、椎管横截面积均增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ROM、颈椎曲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最狭窄处脊髓面积、椎管矢状径、椎管横截面积及脊髓后移距离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4.391,P=0.036)。结论 后路椎管扩大减压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良好治疗效果,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患者颈椎功能,减轻患者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