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根据该病的发展进程及临床表现往往有不同的证候表现,多数情况下早期表现以热盛为主称之为热盛型消渴,中晚期以气阴两虚证候为主称之为气阴两虚型消渴。目的:采用复合方法,制备体现中医症候特点的内热消渴小鼠模型,为研究消渴病的演变规律及相关药物研究奠定基础。方法:3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短时程模型组和长时程模型组,短时程模型组连续5 d腹腔注射40 mg/kg链脲佐菌素,然后继续灌服20 g/kg温热药14 d建立内热消渴动物模型;长时程模型组是在短时程模型的基础上继续灌服同剂量温热药21 d。测定各组小鼠造模后体质量、空腹血糖、饮水量、摄食量、尿量、血清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测定肝、肾组织中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Ⅲ、Ⅴ的活性;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小鼠胰腺病理变化。实验经河南省中医药大学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动物伦理批件号:DWLL202003270。结果与结论:(1)与空白组相比,短时程模型组和长时程模型组的小鼠均表现出多饮多食多尿、体质量降低、肛温升高等消渴病的典型症状(P <0.05),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显著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水平显著降低(P <0.05),肝肾组织中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Ⅲ和Ⅴ的活性升高(P <0.05);胰腺病理观察发现短时程模型组和长时程模型组小鼠的胰腺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2)与短时程模型组相比,长时程模型组多饮多食多尿、体质量增长缓慢、肛温随着病情发展有明显降低(P <0.05);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降低(P <0.05);肝肾组织中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Ⅲ和Ⅴ的活性显著降低(P <0.05);病理观察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进一步损伤和破坏;(3)结果表明,"链脲佐菌素+温热药"复合因素造模,可完善内热消渴的病证结合模型,且模型存在着证候演变规律:短时程模型表现出热盛型消渴,长时程模型表现出气阴两虚型消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