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斯特鲁伽茨基兄弟的科幻创作历程呈现出与苏联科幻小说传统中乌托邦根源的创造性对话,潜藏着作家借科幻之外衣向人文主义问题的哲学性发问,其核心命题之一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及与此相伴的“人的危机”。围绕“人与自然”的讨论隐含在斯氏兄弟包罗万象的时空构建中:他们站在60-80年代的苏联社会生活语境中眺望远处与未来,生发出关于现代与未来、苏联与世界、文学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多重想象。在这些交错空间的背后,是“人”所代表的自我或周遭世界与“自然”或“非人”所代表的他者或远方世界之间的映现与接触。斯氏创作的体裁融合与泛文化性,赋予了这一范式丰富的面貌与内涵:科幻语境中的人类与外星人,民间口头创作语境中的家乡与异土,基督教语境中的人之国与神之国,诺斯替派与摩尼教语境中的黑暗与光明等等都在其书写中得以呈现。与此同时,斯氏笔下的自然从一开始外在于人并抗拒人的力量形象,逐渐变形为人本身的异化形象,转而成为参与解构人文主义的哲学象征。通过构建种种不同的自我与他者,作家描绘了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类与后人类的多种互动模式,斯氏的他者谱系既反映出对于俄国自然诠释传统的继承与反思,也对话了超越俄国本土意识的西方人文主义问题。从花园到宇宙,斯氏兄弟的科幻写作折射出对于人类认知与创造疆域之演变与局限的观察,以及关于人与自然相遇时所暴露的理性危机的深思。

  • 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