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第一部分简要地回顾了近几十年来、笔者曾数次著文参与有关"苦音"的由来、构成等问题的论争,指出"苦音"就是古代的清商音阶、就是潮乐中的"重六"和粤乐中的"乙反",而绝非是龟兹音阶的衍生物、其"苦音"■也绝非是所谓的3/4音或中立音;第二部分中,笔者用潮乐"二四谱"中"重六"调的构成原理及曲调实例,析证了"苦音"的构成等一系列问题,并指出"苦音"("重六")并非只有一种七声徵调式音阶、而且还有五声、六声的"苦音"("重六")徵调式音阶,甚至还有五声、六声、七声的"苦音"("重六")的宫调式和商调式的音阶;第三部分是结语,除对前面的内容加以进一步的肯定外,并指出:人民群众不仅创造了丰富的民间音乐,而且还创造了有关传统调式音阶的理论体系,如果真想弄清楚"苦音"的种种问题,就该虚心地向民间的宫调理论体系好好学习。
-
单位天津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