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机场周边2011-2014年蚊媒种类及密度和病原携带情况监测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张松建; 马铁铮; 唐超; 田波; 全菲; 冀国强; 朱思捷; 张文增; 宋士勋; 李长青; 李印东; 黎新宇
来源: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26(05): 471-474.

摘要

目的了解2011-2014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周边蚊虫种类及密度和病原携带情况,为北京市蚊媒传播疾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4年每年的5-10月在机场周边2000 m范围内选取7个监测点,采用国家标准GB/T 23797-2009中的二氧化碳诱蚊灯法,通过描述性研究方法对首都机场周边2011-2014年蚊虫种类及密度和病原携带情况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2014年共捕获成蚊126 212只,其中淡色库蚊占捕获总数的85.59%,为优势蚊种,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白纹伊蚊分别占13.95%、0.28%和0.18%;2011-2014年蚊虫年平均密度指数分别为40.74、45.18、28.76和37.80只/(灯·h),总体蚊虫月密度在0.29113.38只/(灯·h)之间,密度高峰在6-9月;月平均密度高峰淡色库蚊在6月,三带喙库蚊在9月,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均在8月;7种生境蚊虫总体年平均密度在4.93146.17只/(灯·h)之间,其中温榆河水系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密度最高,白纹伊蚊在机场中部密度最高;未发现携带有疟疾、登革热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蚊虫。结论首都机场周边蚊虫密度较高,河边等野外环境是其栖息的主要场所,密度高峰期在6-9月,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是主要蚊种,发生本地感染疟疾、登革热病例的风险极低。

  • 单位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