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血管性痴呆(VD)是由脑血管疾病所致脑供血减少导致的进行性认知障碍性综合征,其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我国VD的患病率为1.1%~3.0%,患者人数在全球患痴呆人数中高达20%。患者会产生记忆的缺失、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以至于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给其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负担。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患者数量增多、治疗费用的增高,如何应对以上因素导致的VD已成为世界面对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还没有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作为唯一可以预防的痴呆类型,如何防治VD,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生物标志物可以体现病情治疗过程中的某种特征,相关生物标志物对于VD的早期诊断、发病机制、指导治疗策略、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长期服用西药会产生耐药性、依赖性等多种不良反应,因此许多研究在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础上,将针刺与中药方剂、西医药物相结合,根据患者个人体质、基本病情选穴配方,旨在改善患者病情,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了近5年关于VD针灸研究的相关文献,发现许多与VD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按照其分子类别进行分类,从其对VD诊疗的应用价值,以其为靶点的针刺干预作用以及特殊针刺方法这3个方面进行归纳评述,为VD的治疗及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