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西方的城市化是乡土性消失、城市性生成的过程。而本文基于一个村庄的个案研究发现,在城市化过程中一些离乡精英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虽然已经彻底“去乡土性”,但是在社会文化心理层面却表现出很强的“乡土韧性”。对此,本文主要通过离乡政治精英反哺家乡的事例来呈现。乡土韧性表现在,对家乡初级社会关系(血缘和乡缘)的重视和依恋、祖先崇拜、宗族认同、视自己为不变的村里人、在乎村里人的评价,等等。乡土韧性保留了离乡精英以在城的方式嵌入村庄的社会结构中的可能性,从而使得彻底的“乡土损蚀”并没有出现,相反,它促成了一种“人”的城乡回路,使得村庄变成了一个城乡互融的社会系统。鉴于乡土韧性的巨大力量,我们的城乡政策应给予其充分的重视,以使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