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新形势下某院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并探讨其对临床工作的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某院近3年所有上报的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按照性别、年龄、原发病、既往过敏史、药品品种、损害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年龄(45岁为界)和既往过敏史是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重要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人群中以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比例较大,药品品种以抗菌药所占比例最高,损害类型以变态反应和肝损害为主。结论:全面了解患者情况是进行诊疗的基础,医护人员设计给药方案和实际用药前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过敏及不良反应史结合拟用药物进行药品不良反应风险判断,对高危患者除了应该谨慎选择药物外,用药时和用药后还应该予以药学监护,对出现的不适应注意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
-
单位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