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捻转刺法是现代常用针刺手法之一。其萌芽于秦汉至晋隋时期,出现转针操作,转针有行气功用;成熟于唐代至元代时期,出现“捻针”一词,确定了捻转法的操作是拇指与食指将针体进行左旋与右旋的运动,明确了捻转法有补泻功用,用于痛证;发展于明代与清代时期,多用单向捻转,明确捻转法有催气的功用,用于虚实夹杂证;科学化探究于民国时期,多用往复捻转,重视捻转法对神经的刺激作用,用于神经兴奋症状,久病虚损,机能衰弱、麻痹、萎缩;现代规范化于民国以后,规定捻转操作为往复捻转,对捻转操作实施量化,主要用于治疗瘀血阻滞类疾病、脑部疾病、肌力障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