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永平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南地区十杭裂谷带南侧,是一个与晚侏罗世二长花岗斑岩侵入体有关的斑岩-矽卡岩矿床。矿区存在斑岩型钼矿和矽卡岩型铜矿两种矿化类型。其中,斑岩型钼矿含矿石英脉中主要发育I型气液两相包裹体、II型CO2三相包裹体和III型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早期石英-硫化物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形成温度介于202359℃之间,盐度介于4.6236.68 wt%NaCl之间;晚期石英-碳酸盐-硫化物阶段均一温度介于211318℃之间,盐度范围为2.0711.47 wt%NaCl。矽卡岩铜矿主要发育I型气液两相包裹体,早期矽卡岩阶段均一温度达到406486℃,盐度为9.219.89 wt%NaCl;石英-硫化物阶段均一温度介于137335℃之间,盐度值范围为4.9813.20 wt%NaCl;晚期碳酸盐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只有89151℃,盐度范围介于2.0719.13 wt%NaCl之间。激光拉曼结果显示两者流体包裹体中具有相似的气相成分,都以CO2和H2O为主,成矿流体总体上属于H2O-CO2-NaCl体系。含Mo成矿流体中存在CH4,具有低氧逸度特征,在流体演化早期形成Mo矿化中心,石英-硫化物阶段含Mo流体相对于含Cu流体具有更高的温度和压力。矿石中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于–0.2‰+1.9‰之间,这表明成矿物质硫源主要来自深源岩浆。结合地质特征,认为该矿床是与晚侏罗世花岗质岩浆密切相关的斑岩钼-矽卡岩铜矿床,铜和钼矿化存在分带现象,岩浆系统的中心部位具有斑岩型钼矿化,外围及和碳酸盐岩的接触带形成斑岩-矽卡岩型铜钨铅锌矿化。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