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大鼠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及消退的自然演变过程中血栓调节蛋白(TM)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60)和对照组(n=6),模型组采用"狭窄法"建立DVT模型,对照组采用"假手术法"。建模后分别于1 h、4 h、6 h、12 h、24 h、3 d、7 d、14 d、21 d、28 d共10个时间点处死。检测大鼠血栓重量/长度比值、血浆中可溶性TM浓度、血栓组织及下腔静脉内皮中TM mRNA的表达。结果 1)血栓重量/长度比值在造模早期(1、4、6、12 h)较低,四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在造模后24 h、3 d、7 d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P> 0.05);造模后14 d开始降低,但其与21、28 d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 0.05)。(2)ELISA结果显示,血浆中可溶性TM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时间推移总体逐渐升高。(3)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血栓TM mRNA表达随时间推移总体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血管内皮TM mRNA表达在1、4、6、12 h较对照组高(P<0.01);在24 h、3 d、7 d较对照组低(P<0.01);14、21、28 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 0.05)。(4)血栓重量/长度比值和内皮TM mRNA呈负相关(r=-0.92,P<0.01);而血栓TM mRNA和血浆可溶性TM呈正相关(r=0.96,P<0.01)。结论内皮TM mRNA的表达变化可以反映DVT的病情进展,具有良好的预后作用。
-
单位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南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