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东汉末年桓、灵之际,面对宦官弄权,正直儒士力持清议论政。虽后人一直以为是宦官借"党人"之名诬陷,但士人间确有结党之实。"党人"的兴起可追溯到桓帝即位前后的甘陵南北部党之争,即以李固、杜乔为首的清流士大夫抨击外戚梁冀一党。外戚覆灭、宦官擅权后,"党人"的规模有所扩大,太学生和诸多士大夫官员成为清议的主体力量,此外还有正直的朝臣及其门徒。党人清议的矛头虽然主要指向宦官乱政,但宦官不可一概否定。与此同时,"党人"还对士人领袖清议以扬名、对公卿贵族的不法之为予以批判。宦官依靠皇权发动两次党锢之祸后,"党人"及其"清议"不复存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