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阴山沿麓马铃薯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作者:贾瑞芳; 康立茹; 赵远征; 安乐; 张之为; 赵君; 徐利敏*; 张键*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3, 49(01): 65-75.

摘要

为明确内蒙古阴山沿麓地区马铃薯枯萎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以2018—2019年采集的463份马铃薯枯萎病植株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力检测,利用形态学特征结合延伸因子1α(elongation factor 1α, EF1α)测序结果明确病原菌种类及分类地位,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139株镰刀菌属真菌均能引起马铃薯枯萎病,这些镰刀菌分属于10个种,分别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64株、木贼镰刀菌(F. equiseti)30株、轮枝镰刀菌(F. verticilloides)10株、锐顶镰刀菌(F. acuminatum)12株、芬芳镰刀菌(F. redolens)4株、茄病镰刀菌(F. solani)6株、三线镰刀菌(F. tricinctum)7株、层出镰刀菌(F. proliferum)2株、接骨木镰刀菌(F. sambucinum)3株、厚垣镰刀菌(F. chlamydosporum)1株,其中尖孢镰刀菌的分离率为46.0%,为优势分离菌株。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供试镰刀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的适宜生长pH为7~9,锐顶镰刀菌、接骨木镰刀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其余镰刀菌种最适生长温度为30℃。通过致病力测定发现:鉴定出的10种镰刀菌的致病力差异显著,其中尖孢镰刀菌是引起内蒙古阴山沿麓地区马铃薯枯萎病的优势病原菌,发病植株病情指数为60.19,显著高于其他9种镰刀菌。

  • 单位
    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