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马克思曾说"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一件好的艺术作品,必然要有纯熟的制作功底、独特的造型设计、深厚的文化背景、丰富的情感表达等构成要素,而以上构成要素一定要处于一种和谐的关系中,才能引发受众的情绪感受。南齐谢赫《六法》是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表达作者对客体的情感和评价,到用笔刻画对象的外形、结构和色彩等构成一套完备的理论框架。宋代美术史家郭若虚说:"六法精论,万古不移",从南朝到现代,六法被广泛应用到艺术作品的品评中,从而成为中国美学理论最具稳定性、最有涵括力的原则之一。本文将此法为理论基础,以紫砂作品"玉兰壶"为例,从造型设计上的"应物象形"和色彩搭配上的"随类赋彩"两方面,解析"玉兰壶"的和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