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特征及其与STREAM量表下肢运动部分评分间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江炎; 周云*; 刘奕; 丁呈彪; 冯小军; 冀磊磊; 熊斌
来源: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23, 27(04): 434-441.
DOI:10.13339/j.cnki.sglc.20230626.012

摘要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异常会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步态分析作为定量评估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步态异常的科学研究,但步态分析数据繁杂,如何高效且规范化进行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评估仍有待研究。目的探究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特征,并通过步态特征及脑卒中康复运动评价(STREAM)量表下肢运动部分评分的相关性分析筛选出一些步态的定量指标为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评估和诊断提供规范化数据。方法 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21例为卒中组,其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14~77岁,平均年龄49.29岁;身高153~181 cm,平均身高168.90 cm;体质量53~94 kg,平均体质量69.88岁;其中脑出血恢复期患者9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2例。选取同时间段自愿参与该研究的健康者21例作为健康组,其中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24~71岁,平均年龄49.14岁;身高155~183 cm,平均身高167.67 cm;体质量48~80 kg,平均体质量65.95 kg。应用步态分析系统及运动障碍数字化测试平台分别采集两组受试者步态参数,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STREAM量表下肢运动部分评分与卒中组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卒中组步幅小于健康组,步宽、触地时长百分比大于健康组,步速小于健康组,步相角大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T区、M1区、M2区足底压力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卒中组MF区压力占比较健康组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卒中组HEEL区压力占比较健康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卒中组在COP-X、COP-Y方向的偏移值均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卒中组患侧峰值屈髋角度较健康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卒中组患侧峰值屈膝角度较健康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卒中组患者STREAM量表下肢运动部分评分为(12.81±3.14)分。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TREAM量表下肢运动部分评分与步速、步幅、触地时长百分比、峰值屈膝角度、峰值屈髋角度呈正相关(P <0.05),与COP-X、COP-Y呈负相关(P <0.05);STREAM量表下肢运动部分评分与步相角、步宽无相关性(P> 0.05)。结论 与健康人比较,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特征具有显著改变。主要表现为足跟处负重减少、外侧缘负重增多,平衡差,患侧下肢屈髋屈膝不足,步行能力降低。步态分析的一些指标与STREAM量表下肢运动部分评分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故可作为评价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重要定量分析指标。

  • 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