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纤颤合并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王选; 杨江胜; 郝俊杰; 王少石; 鲍欢; 李刚; 杨玉梅; 陆静; 张靖; 许嗣漪
来源: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4, 8(07): 1212-1215.

摘要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合并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HT)的临床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在上海市东方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37例心房纤颤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并发颅内出血分为HT组与非HT组。先做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HT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及相关专业知识,拟合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相关的混杂因子,找出影响H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比较两组入院时和出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改善比、残障程度及改善比、病死率、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结果心房纤颤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HT发生率为16.8%(23/137)。NIHSS评分>4分是HT的独立危险因素(OR=4.275,95%CI:1.36813.356,P=0.012)。HT组的NIHSS改善比、mRS改善比均小于非H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3±0.52 vs.0.33±0.44;0.08±0.29 vs.0.13±0.39,均P>0.05);HT组与非HT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vs.6.1%,P=1.000);两组平均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 d vs.19 d,P=0.515),两组平均住院总费用及药物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 246元vs.19 922元;11 617元vs.11 636元,均P>0.05)。结论神经功能缺损较重的心房纤颤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更易发生HT,但HT对患者的近期预后没有显著影响。

  • 单位
    神经内科; 江阴市人民医院;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东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