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22年桑格夫人来华宣讲“科学节育法”,此后在上海、南京等地掀起了关于生育节制的讨论。优生节育问题的提出与近代中国城市新市民群体的兴起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密切相关,中国知识分子带着羡憎交织的情绪,围绕生育观、婚恋观与性观念、女性地位与权利等话题展开讨论。这次思想启蒙刚动员群众便阻力重重,事实上,单就思想启蒙的个体和国族两个层面的讨论就蕴含了理论与实践的诸多矛盾。节育论者与反节育论者之争反映出个体取向与国族取向两种话语体系在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启蒙与救亡、精英主导与民众动员等方面多相扞格,充分体现了思想启蒙转化为社会运动的内在逻辑困难。

  •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