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补充维生素D对乌司奴单抗(UST)治疗克罗恩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通过检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资料数据库, 收集2021年5月至2023年2月接受UST一线治疗的71例中、重度活动期克罗恩病患者资料。采用哈维-布拉德肖指数(HBI)评估克罗恩病疾病活动度, 简化克罗恩病内镜评分(SES-CD)评估克罗恩病肠道炎症严重度。依据UST治疗的同时是否补充维生素D(400 U/d)将克罗恩病患者分为补充组(41例)和未补充组(30例)。再依据基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 将克罗恩病患者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20 μg/L, 42例)和不缺乏组(≥20 μg/L, 29例)。主要观察终点是UST治疗第24周时补充组与未补充组之间临床缓解(HBI评分≤4分)率和黏膜愈合(SES-CD评分≤2分)率的差异。次要观察终点是UST治疗第8周时补充组与未补充组之间临床应答(HBI评分较第0周下降≥3分)率和生物化学缓解[C反应蛋白(CRP)≤5 mg/L]率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克罗恩病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第8周和第24周UST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卡方检验。UST治疗前后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克恩罗病患者基线血清25(OH)D水平是基线CRP水平[β=-0.33, 95%置信区间(95%CI)-0.41~-0.08, P=0.041]和基线HBI评分(β=-0.52, 95%CI-0.68~-0.33, P=0.027)的独立影响因素。第8周与第0周比较, 补充组血清25(OH)D水平升高[(17.18±5.46) μg/L比(13.71±7.73) μ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1, P<0.001);未补充组血清25(OH)D水平[(14.85±3.92) μg/L比(15.69±5.48) 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时, 补充组的HBI评分和CRP均低于未补充组[(5.71±1.88)分比(8.34±2.27)分、10.83 mg/L(3.95 mg/L, 21.07 mg/L)比16.17 mg/L(6.91 mg/L, 35.48 mg/L), t=0.48、Z=2.87, P<0.001、=0.001], 而临床应答率和生物化学缓解率均高于未补充组[68.3%(28/41)比40.00%(12/30)、43.9%(18/41)比13.33% (4/3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4、6.21, P=0.018、0.013)。第24周与第0周比较, 补充组血清25(OH)D水平[(24.73±8.34) μg/L]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3, P<0.001), 而未补充组血清25(OH)D水平[(15.59±7.24) μg/L比(15.69±5.48) 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4周时, 补充组的HBI评分降幅和SES-CD评分降幅均大于未补充组[第24周与第0周差值(-8.96±1.45)分比(-5.33±0.59)、-7.00分(-10.00分, -3.00分)比-2.00分(-2.50分, -1.50分), t=-5.64、Z=-3.27, P<0.001、=0.039];临床缓解率和黏膜愈合率均高于未补充组[65.9% (27/41)比26.7% (8/30)、61.0% (25/41)比30.0% (9/3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64、6.66, P=0.001、0.010)。第24周时, 在维生素D缺乏组中分析发现, 接受补充维生素D治疗的患者临床缓解率和黏膜愈合率均高于未接受补充维生素D治疗的患者[69.0% (20/29)比3/13、58.6% (17/29)比2/1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3、5.14, P=0.035、0.023)。补充维生素D是UST治疗克罗恩病第8周临床应答率、生物化学缓解率, 以及第24周临床缓解率、黏膜愈合率的独立影响因素[OR(95%CI)为5.83(1.15~7.59)、4.91(3.67~6.98)、5.13(2.88~9.44)、7.01(1.16~20.97), P<0.001、<0.001、<0.001、=0.036]。结论补充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改善UST治疗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尤其对于维生素D缺乏患者。
-
单位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