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间质瘤63 例临床分析

作者:戎龙; 万远廉; 年卫东; 柳萍; 梁进雨
来源: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9, 12(1): 24-27.
DOI:10.3760/cma.j.issn.1671-0274.2009.01.008

摘要

目的 总结胃间质瘤(胃GIST)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特征,探讨胃GISTs诊断与治疗的方法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总结1997年1月至2007年5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63 例经手术治疗的胃GIST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Flecther侵袭危险性分级和预后分析.结果 B超、CT及内镜超声(EUS)对本组患者的术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2.2%、81.0%和94.3%,χ3=6.06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117阳性率88.9%,CD34阳性率95.1%.开腹或腹腔镜行胃部分切除38 例,近端胃大部切除4 例,远端胃大部切除8 例;全胃切除13 例.其中联合胆囊切除3 例,联合胰体尾及脾切除7 例;联合左肝外侧叶切除1例,行D:淋巴结清扫12 例(均无淋巴结转移).全组病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4%、84.7%和71.7%.单因素分析显示,侵袭危险性分级和肿瘤大小是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P<0.05);而性别、年龄、核分裂像、免疫组化表达情况、是否联合脏器切除以及是否行淋巴结清扫与预后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侵袭危险性分级是胃GIST的独立预后因素(P=0.041).结论 术前EUS诊断准确率最高.建议用Fletcher侵袭危险性分级方法来判断胃GISTs的生物学行为及其预后.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