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针对民族地区贫困的状况及特征,在中央统筹部署和各地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帮扶、支持下,民族地区实施了多项扶贫工程,反贫困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视角看,民族地区反贫困工作中的国家政策扶持以及定点扶贫、东西协作、对口扶贫等社会扶贫工作都达到了预期目的,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为未来民族地区进一步开展反贫困工作,尤其是新形势下补上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进一步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当然,在迄今为止的民族地区农村反贫困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今后,必须充分调动贫困民族地区主体的自主意识和能动性,通过"造血"的方式引导贫困民族地区主体形成"内发型"动力,形成支撑其长期发展的自生能力,来保障该地区的持续性发展,实现长期有效的减贫。
-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