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在慢性右心衰竭患者脾脏淤血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的慢性右心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组, 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 应用SWE测量脾脏硬度值(SSM), 检测并记录右心衰竭患者相关血液生化指标, 对两组间SSM及其他相关参数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组不同心功能分级及病程患者的SSM;将60例患者根据所测得SSM(9.1~34.5 kPa)的三分位数分为低值组(SSM≤15.0 kPa), 中值组(15.0 kPa<SSM<21.3 kPa)及高值组(SSM≥21.3 kPa), 分析比较三组间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差异, 乘积极限法(KM)分析三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SSM预测慢性右心力衰竭患者右心房压力(RAP)≥10 mmHg的价值。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慢性右心衰竭患者SSM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的SSM明显高于对照组[(22.09±6.99)kPa vs (10.23±1.95)kPa],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Ⅳ级患者的SSM[(25.24±4.53)kPa]明显高于Ⅲ级[(16.71±3.12)kPa]及Ⅱ级[(11.89±2.10)kPa]患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病程≥1年患者的SSM[(24.71±4.61)kPa]明显高于病程<1年者[(14.95±4.00)kPa],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低值组和中值组比较, 高值组的估测RAP、N端B型利钠肽原(NT pro-BNP)及右房容积指数(RAVI)更高(均P<0.05), 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更低(P<0.05)。KM法生存分析显示, 高值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值组和低值组(均P<0.001)。右心衰竭患者的SSM与NT pro-BNP、估测RAP、RAVI均呈正相关(均P<0.05), 与IVC-CI呈负相关(P<0.05);当SSM≥26.1 kPa时, 预测RAP≥10 mmHg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3(95%CI:0.771~0.955), 灵敏度为76.5%, 特异度为81.4%;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NT pro-BNP、估测RAP及IVC-CI是慢性右心衰竭患者SSM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SM增加可反映RAP升高、右心衰竭及心力衰竭严重程度, 通过SWE技术检测SSM可方便、有效地监测和评估脾脏淤血和损伤程度。

  • 单位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