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信息化随访方式干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对比分析其对患者疾病及用药依从性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部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剔除不符合纳入条件患者,共纳入符合条件患者264例,有42例合并肝硬化。对纳入患者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分组,最终微信+电话随访组87例,电话随访组88例,对照组89例。随访并对比三组在2年后肝功能、肝硬化人数及停用恩替卡韦时间等不同差异。结果随访年后三组在失访人数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与B组2年后两组在ALT(Z=-3.218,P=0.02)、AST(Z=-2.749,P=0.03)、Alb(Z=1.746,P=0.04)、乙肝病毒DNA(Z=-3.231,P=0.02)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TBil、FIB-4指数、APRI、γ-GT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2年后对比结果显示,两组在ALT(Z=-11.089,P2=0.945,P=0.408)、B组与C组肝硬化人数(χ2=2.741,P=0.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C两组肝硬化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43,P=0.013)。在2年时间内,A组有15例患者暂停使用恩替卡韦,B组有28例,C组有61例,三组停用恩替卡韦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61,P2=5.754,P=0.016)及C组(83.0%vs 33.7%,χ2=61.601,P2=32.451,P<0.001)。结论通过对患者强化信息化干预,可以使患者服用抗乙肝病毒药物依从性提高,降低患者肝功能异常发生及肝硬化发病率。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