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房角合并虹膜睫状体囊肿的解剖因素分析

作者:李贵刚; 纪彩霓; 李新宇; 胡维琨; 胡军; 王军明; 李涛; 李斌; 张虹
来源:中华眼科杂志, 2012, 48(08): 725-727.
DOI:10.3760/cma.j.issn.0412-4081.2012.08.011

摘要

目的探讨窄房角患者合并虹膜睫状体囊肿的解剖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23例(402只眼)窄房角患者的超声活体显微镜(UBM)检查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所有窄房角患者就诊时眼部常规检查均未发现虹膜睫状体囊肿体征,但眼部UBM检查显示有19例(23只眼)合并存在虹膜睫状体囊肿。根据UBM图像显示的囊肿部位、大小、数量,分析窄房角合并虹膜睫状体囊肿与未合并虹膜睫状体囊肿患者问年龄、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等解剖特征差异。年龄、中央前房深度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前房角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结果 223例(402只眼)窄房角患者中,UBM检查发现19例(23只眼)合并虹膜睫状体囊肿,UBM检测阳性率为5.7%。其中单眼囊肿15例,双眼囊肿4例;囊肿位于睫状突部2只眼(8.7%),虹膜根部1 8只眼(78.3%),同时位于虹膜根部及虹膜后表面3只眼(13.0%);单发性囊肿21只眼(91.3%),多发性囊肿2只眼(8.7%);囊肿直径0.5~3.1 mm,平均(0.71±0.53)mm。窄房角合并虹膜睫状体囊肿患者平均年龄(55.32±10.74)岁,中央前房深度(2.25±0.39)mm;未合并虹膜睫状体囊肿患者年龄(57.46±10.52)岁,中央前房深度(2.14±0.34)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4,0.783;P>0.05)。合并虹膜睫状体囊肿患者前房角开放度中位数(最大值,最小值)为8.2°(21.0°,0.0°),未合并虹膜睫状体囊肿患者前房角开放度中位数(最大值,最小值)为8.9°(21.4°,0.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62,P>0.05)。结论窄房角患者的中央前房深度及前房角开放度并非发生虹膜睫状体囊肿的解剖因素。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