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舟楫为舆马,巨海为夷庚。”自上古时代起,中华民族就向海洋迈出了探索的脚步。在我国漫长的大陆海岸线上,历史上往来于沿海各口岸的各国商船千帆竞速,也有无数鲜活的生命和往来货物被淹没在这里。有报道称,仅在南海就有数千艘古沉船,此处与地中海、加勒比海并称世界“三大沉船坟墓”。这些海底藏品承载着历史的密码,我国考古人员的视野也因此从田野转向海洋。从田野到海洋水下考古不同于大众所熟知的田野考古学,考古人员大部分时间需要在水下作业,以发现、打捞和研究水底的古代沉没物、沉船以及淹没于江河湖海中的都市、聚落和港口遗址为目的,属于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广义上的水下考古学包括潜水发掘、围堰发掘、沉箱整体打捞等;狭义的水下考古学则专指潜水发掘,即通过岩石和钢筋布设水下探方、进行摄影绘图记录、清理遗迹遗物等工作。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水下考古的作业方法需依照水下具体环境论证实施方案,如水质是否浑浊、周围是否存在暗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