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规模的内部迁移带来了语言和身份的碰撞,并导致多方力量交汇在地方身份上的较量。文章以上海为例,记录了上海人身份定义的模糊性以及地方身份与方言熟练程度的关系。在过去20年里,上海的高学历和高技能外来人口中,出现了一种模棱两可的现象,从积极学习上海方言并在公共场合使用它来展示本地身份,到拒绝方言习得与本地身份,以及对自我认同或被本地人承认为上海人反感甚至漠视。这些差异化的态度和实践,本质上是国家和城市在人口、语言、社会福利等多方面的政策造成的。在社会阶层的重新调整、全球城市的归属感以及国界内外更广泛的地理区域流动性中,方言的熟练程度与地方身份之间的关联性下降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在户口、工作、房屋产权等硬指标之外,城市如何吸引外来人口,如何营造欢迎和包容外来人口的文化、社会环境,同时不激起本地人群的负面情绪,是一个大课题。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