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肠息肉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术后复发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西安市第三医院及西安市中心医院住院的肠息肉患者临床资料2013例,并总结了其中接受内镜治疗的5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肠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结果内镜检查结果显示,腺瘤性、炎性、增生性、幼年性息肉的构成比分别为56.8%、14.9%、26.2%、2.1%。幼年性息肉在30岁以下时发病率较高(83.9%),炎性息肉发病在31-40岁发病率较高(29%),增生性息肉在31-60岁发病率达到顶峰,而腺瘤性息肉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各类息肉多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其中幼年性息肉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的发生率达85.8%,炎性息肉主要发生在盲肠;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多为直径1cm以下,直径1cm以上的息肉主要是腺瘤性息肉及幼年性息肉。男性、高龄、肠息肉数目多、肠息肉直径大、绒毛性或绒毛管状腺瘤为肠息肉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对肠息肉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的分析有助于肠镜检查对胃息肉性质的初步判断。男性、高龄、肠息肉数目多、肠息肉直径大、绒毛性或绒毛管状腺瘤的患者肠息肉复发率较高,须注意术后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