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水务工业遗产是工业遗产的一种类型,反映了与清洁水生产、供应等过程有关的工程遗留。因此,相关的保护实践既要立足于工业遗产的保护框架,也要体现其独有的价值特征。本文借鉴国际经验,提出水务工业遗产保护需要基于地下的生产设施、开放的生产单元和循环的生产流线这三类特别要素,同时针对性地探索了腐蚀渗漏引发的结构修复、持续使用中的功能延续、生产系统导向下的场所营造三种保护方式,以实现保护内容与路径的精准覆盖。在此基础上,笔者以中国早期供水城市中高度体现本土化、公共性、市民化特征的武汉市为例,进一步探索水务工业遗产的保护实践;并以跨越边界为导向,在地上地下设施联通、厂区内外功能承接、建成环境与自然环境整体相关的价值内涵中,建构了“设施—单元—流线”的保护层级和“结构—功能—场所”的展示体系。本文可为水务工业遗产如何协调规范保护与精准保护的现实问题提供理论思考,也可为研究特定时期社会公平、资源共享和空间正义等基础设施规划布局的历史经验提供借鉴案例。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