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30年代,依托留声机和密纹唱片制作的有声书在美国发明,其突破的关键性壁垒在于唱片存储内容和播放时长的限制。民国报刊对有声书的介绍,清晰地呈现了其发明历史及基本原理,展现出国人对有声书发明的敏感与关切。而通过钩沉有声书发明前史,即能发现早在1920年代,以文字转码为方式的活字留声片曾成为前人实现以耳代目的可行路径,其技术原理同样得到民国报刊的关注与介绍。因为有声书发明的初心是为了盲人教育事业,所以以扩大存储内容、延长播放时间为方式、以语音为内容的有声书唱片得到了广泛的社会接受。有声书发明的实现及发展,亦体现出技术发明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持而长的深层次关系。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