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实验通过跟踪筏式网箱、通框网箱、深水网箱、深海围网4种不同养殖模式和冰鲜、冷冻2种典型流通方式下的养殖大黄鱼品质参数(形体指标、弹性、粗脂肪质量分数、体表b*值(黄蓝度)、感官评分及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结合现有标准T/CROAKER001—2018《高品质养殖大黄鱼评定规则》,对其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和等级判定。结果表明:深海围网养殖大黄鱼的各项指标具有更高的优级品率,接近野生大黄鱼;流通过程中,冰台(ice platform,IP)组、解冻冰台(thawing ice platform,TIP)组和冻藏(freezing storage,FS)组品质逐渐劣变,其中TIP组劣变速度最快,贮藏至第2天,其鲜度已达不到优级品标准,b*值在14 h时降至25;FS组冻藏至30 d时判定为优级品,至180 d时弹性、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及感官评分等接近不可接受终点。综合品质评价结果表明,深海围网养殖大黄鱼的优级品率为62.5%,IP和TIP组分别贮藏至第3、2天时,不能被判定为优级品,FS组冻藏30 d后不能被判定为优级品,本研究可为养殖大黄鱼在原料养殖和贮藏期间的品质调控提供参考。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