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连故事起源于印度,由此改编而成的目连戏却在中国民间经久不衰,这与中国的民间接受密切相关。在接受美学视域下,目连戏的创作与改编将观众作为接受的主体,创作者根据观众的审美心理和实际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目连、刘氏的形象,也重新书写了以观音为代表的神佛形象。目连戏文本内容的演变不仅凸显了接受美学中观众的主体性,也折射了中国观众的文化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