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与起病时间变化的关系,分析并评估其对流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的流感样病例472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起病时间和就诊时生命体征等临床信息及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C)、淋巴细胞计数(LC)及单核细胞计数(MC)并计算NLR及LMR。按流感快速抗原检测结果分为流感组与非流感组,统计分析两组各指标差异;并以发病时间24 h为界分为发病24 h内就诊组及发病24 h后就诊组,观察来诊时间与白细胞分类变化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流感的诊断价值。结果流感组与非流感组NEWS评分中位数均<4,提示两组病情严重程度相仿。流感组WBC、NC、LC及LMR均低于非流感组,且热峰体温、高热比例及LMR<2和LC减少的发生率也高于非流感组(P<0.01)。WBC、NC、LC及LMR对流感的诊断效能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表示分别为0.601,0.568,0.636及0.610。流感组在来诊24 h内较非流感组WBC、NC和LC显著降低(P<0.001),AUC除NLR为0.509外,余均小于0.5。24 h后就诊流感组LMR更低、NLR更高且LMR<2的发生率更高(P<0.001)。NLR、WBC、NC和MC的AUC分别为0.672、0.539、0.542和0.512。结论 WBC、NC及LC减低,特别是LMR降低结合患者高热不退对流感病毒感染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而起病24 h后NLR升高,也对流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提示意义。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