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山东西南部一带,曾经有大量民间自发性的年画作坊存在,清末民国时期,该地年画制作进入高峰,尤以戏曲题材为重。这些戏曲图像具有典型的地域性、功能性、叙事性特征,刻制精巧、构图多样,对色彩与造型的把控也颇具特色。本文通过为期三年的田野考察,深入挖掘了该地各类别及功能的戏曲年画图像,并在对图像风格进行立体阐释的基础上,力图还原其在地方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与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