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住院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 构建预测模型, 并探讨该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IE的402例成人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有无糖尿病、基础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入院时实验室指标、累及瓣膜数量和位置、是否并发脓毒症、住院用药以及是否行心脏手术〕和相关预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IE住院患者发生AKI的危险因素, 构建预测模型, 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该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最终共有290例IE患者纳入分析, 其中非AKI患者198例, AKI患者92例, AKI发生率为31.7%;92例AKI患者中, AKI 1期46例(占50.0%), AKI 2期、3期46例(占50.0%)。与非AKI组相比, AKI组患者年龄更大〔岁:64(55, 71)比55(46, 63)〕, 基础eGFR更低(mL·min-1·1.73 m-2:64.6±13.6比82.9±19.5), 糖尿病患者比例和脓毒症发生率更高(16.3%比8.6%, 38.0%比13.1%), 需要更频繁地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利尿剂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s;25.0%比15.2%, 82.6%比63.1%, 58.7%比24.2%), 尿常规异常(血尿或蛋白尿)的比例更常见(35.9%比22.7%), 血培养阴性率更高(73.9%比51.5%), 革兰阳性(G+)球菌感染率和心脏手术率更低(22.8%比40.4%, 60.9%比81.8%),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性别、累及瓣膜的数量和位置、入院时实验室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非AKI组相比, AKI组患者住院病死率明显升高(30.4%比8.6%, P<0.01);且AKI 2期、3期患者住院病死率明显高于AKI 1期患者(43.5%比17.4%, 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基础eGFR低〔风险比(HR)=0.136, 95%可信区间(95%CI)为0.066~0.280〕、并发脓毒症(HR=6.100, 95%CI为2.394~15.543)、频繁使用NSAIDs(HR=2.990, 95%CI为1.184~7.546)和造影剂(HR=3.153, 95%CI为1.207~8.238)是IE住院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以上述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 并进行ROC曲线分析, 结果显示, 该模型预测AK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8(95%CI为0.833~0.943, P<0.01), 敏感度为86.4%, 特异度为80.9%。结论基础eGFR低、并发脓毒症、频繁使用NSAIDs和造影剂是IE住院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对IE住院患者发生AKI有一定预测价值。
-
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