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调查1999—2015年天津市居民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s)的死亡率及其变动趋势,探讨其在不同特征人群中的特点。方法采用天津市全死因监测管理系统收集1999—2015年天津市居民SAHs的死亡情况,统计天津市居民SAHs的死亡率,比较不同年龄、性别以及城乡地区间死亡率的差异,并分析其变化趋势。采用2000年世界标准人口计算年龄别、性别的标化死亡率。采用Joinpoint回归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1999—2015年天津市SAH粗死亡率为0.62/10万~1.23/10万。其中1999—2009年的SAHs标化死亡率为0.56/10万~1.59/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Z=9.88,P<0.001,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10.95%]; 2009—2015年的SAH标化死亡率为1.59/10万~0.72/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Z=-6.33,P<0.001,APC=-10.16%)。1999—2015年男性SAH的标化死亡率为0.53/10万~0.75/10万,与女性(0.60/10万~0.68/10万)比较,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SAH死亡率阶段性变化特点与总标化死亡率一致(均P<0.001)。随着年龄增加,SAHs的死亡率逐渐升高。1999—2008年城市SAHs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Z=4.15,P<0.001, APC=6.30%),2008—2015年呈下降趋势(Z=-5.39,P<0.001,APC=-10.94%)。1999—2011年农村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Z=14.79,P<0.001,APC=19.02%),2011—2015年呈下降趋势(Z=-5.81,P<0.001,APC=-21.22%)。1999—2008年SAH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总体城市高于农村,2009—2015年城市总体低于农村。结论 1999—2015年天津市居民SAHs死亡率呈1999—2009年上升和2009—2015年下降的特点,前10年SAHs死亡率城市人群高于农村人群,而近7年则农村人群高于城市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