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明确淡豆豉Sojae Semen Praeparatum炮制中不产毒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的分布特征及其拮抗能力。方法 按实验室前期已建立的规范炮制工艺制备淡豆豉,获取淡豆豉炮制中9个不同时间点的样本,各样本用氯硝胺18%甘油培养基(DG-18)进行培养、分离纯化,经形态学初筛、分子生物学鉴定为黄曲霉菌。通过紫外荧光法初筛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测定黄曲霉菌产毒能力,确定为不产毒黄曲霉菌(简称:不产毒菌)。用平板对峙法检测不产毒菌及其代谢产物对产毒黄曲霉菌标准株(产毒菌)生长的影响。结果 从淡豆豉炮制过程中共筛选出21株不产毒菌,其中“黄衣上遍”过程中的第3、6天分别筛选出3、6株,“再闷”过程中的第3、6、9天分别筛选出2、7、3株,再闷第6天筛选到的不产毒菌最多。不产毒菌对产毒菌的生长抑制率在26.75%~36.69%,抑制效果最好的是F6-L8(指第1批在“黄衣上遍”阶段的发酵第6天样品中筛选到的第8株疑似黄曲霉菌),为36.69%,发酵上清液对产毒菌的抑制率在14.29%~43.23%,抑制效果最好的是Z3-X1(指第2批在“再闷”阶段的第3天样品中筛选到的第1株疑似黄曲霉菌),达43.23%。结论 淡豆豉炮制过程中存在不产毒黄曲霉菌,且在炮制的不同时间点其数量变化呈现“上升-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独特趋势,不产毒菌及其发酵液具有抑制产毒菌生长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不产毒黄曲霉菌在淡豆豉炮制过程中的作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生物防控提供实验依据。
-
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