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基于蜡螟幼虫感染模型探讨光滑念珠菌临床分离株胞外酶活性与致病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验性研究方法, 收集青海省人民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光滑念珠菌71株。采用牛血清蛋白琼脂培养基、卵黄琼脂培养基、羊血琼脂培养基、吐温-80琼脂培养基和三丁酸甘油酯琼脂培养基分别检测光滑念珠菌的天冬氨酰蛋白酶、磷脂酶、溶血素、酯酶和脂肪酶的活性;采用光滑念珠菌ATCC2001不同浓度(1.25×108 CFU/ml、2.50×108 CFU/ml、3.75×108 CFU/ml、5.00×108 CFU/ml)的菌悬液感染蜡螟幼虫并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50);采用蜡螟幼虫组织病理学及病原学分析, 确定感染模型构建是否成功;将光滑念珠菌临床分离株配制成LC50浓度, 通过注射感染蜡螟幼虫以检测对蜡螟幼虫致病性;采用Spearman检验或Pearson检验分析光滑念珠菌临床分离株胞外酶活性与蜡螟幼虫体内致病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71株临床分离的光滑念珠菌, 培养2 d后均表现为低溶血活性;培养4 d后均可检测到天冬氨酰蛋白酶, 其中有7株(9.86%)、19株(26.76%)、45株(63.38%)分别表现出低、中、高天冬氨酰蛋白酶活性;培养7 d后71株均未检测到磷脂酶、酯酶和脂肪酶活性。光滑念珠菌对蜡螟幼虫LC50= 2.50×108 CFU/ml;实验组蜡螟幼虫, 肠道组织病理切片检见真菌孢子, 培养后经微生物质谱鉴定为光滑念珠菌, 而对照组病理切片及培养均未发现真菌。Spearman检验显示, 天冬氨酰蛋白酶活性指数与蜡螟幼虫生存率呈线性正相关(r= 0.73, 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检验显示, 溶血活性指数与蜡螟幼虫生存率之间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r=0.16,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中光滑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均有天冬氨酰蛋白酶活性和低溶血活性, 无磷脂酶、酯酶和脂肪酶活性。光滑念珠菌天冬氨酰蛋白酶活性与蜡螟幼虫体内致病性呈正相关性。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