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方法的临床选择及应用价值

作者:闫朝春; 薄维波; 黄慧青; 安仲武
来源:实用医技杂志, 2021, 28(01): 11-14.
DOI:10.19522/j.cnki.1671-5098.2021.01.004

摘要

目的评价梅毒螺旋体抗体各种试验检测方法的临床价值,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方法运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化学发光法(CLIA)、胶体金快速检测试验(SYP)、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4种方法对梅毒螺旋体抗体进行实验检测,比较各种方法的临床效能以及临床应用评价。结果以TPPA法为标准,CLIA法阳性预测值为95.5%,阴性预测值为92.4%,准确性为94.7%;SYP法阳性预测值为98.6%,阴性预测值为94.4%,准确性为94.3%。CLIA法筛查实验信号/临界值(S/CO)比值>3的强阳性标本经TPPA法确认中存在2例阴性;CLIA法S/CO=0.71~3.0的弱阳性标本经TPPA法确认中存在5例阴性;弱阳性的假阳性率高于强阳性。各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时,均存在漏检和误判情况,在CLIA法弱阳性时较明显,CLIA法S/CO在0.91~1.20时,TPPA法复检符合率最低。临床应用中,在一期梅毒时,CLIA法灵敏度最高,TPPA法特异性最好;二期梅毒时,TPPA与CLIA法灵敏度均为100%,特异性均较好。结论临床上对梅毒抗体检测方法的选择,应结合梅毒临床表现和检测目的的需求,采取特异性与非特异性抗体有效结合进行应用,梅毒的最终诊断要医师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检查作出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