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常”的建构性:乔治·艾略特小说中的乡土记忆

作者:乔修峰
来源: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41(02): 33-38.
DOI:10.16095/j.cnki.cn32-1833/c.2015.02.008

摘要

与19世纪英国新兴的乡土小说不同,乔治·艾略特的小说虽有浓厚的乡土特色,却没有用一个永远无法回归的世外桃源来对照现代社会或城市文明的"邪恶",而是强调乡土记忆能够滋养侨居者的心灵和道德,使其在离乡后仍能在时间和地点上与过去相系,保持自我的延续。这种乡土记忆体现了侨易学中的"移常"概念,是侨移者在经历"移变"或"移交"时建构身份、界定自我的一种调整策略,具有在"变"中寻"常"的建构功能;而这种记忆通常又是对早年乡土生活的主动"回忆",是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意识的回归,体现了一种建构性。这种在侨移中建构起来的、具有建构功能的"常",也是乔治·艾略特探索的应对现代流动社会的策略。

全文